拿著師兄寄來的信件,蕭墨坐在院子,久久不語。
次年,蕭墨收到孫縣令病重的消息,立刻啟程,可最終沒有能夠見到孫縣令最后一眼。
建樂十二年,年過五十五的蕭墨收到圣旨。
齊主召蕭墨回京。
建樂十三年,蕭墨擔任齊國丞相,再開變法!
蕭墨以自己的名聲開路,無論是什么世家氏族,都得忌諱這么一個恩惠于天下、已經是有“圣人”之名的丞相。
且大齊還沒有病入膏肓,在陛下的支持下,蕭墨廣收有志之士進行改革。
蕭墨知道,自己所剩的時日,亦是沒有多少了,在這輩子,能做多一些就做一些,也算不愧先帝、老師以及師兄之托了。
建樂十六年,齊國新法推行。
建樂二十年,新法推行四年之后,天下已有煥然一新之氣象,此時蕭墨已然六十三歲高齡。
建樂二十四年,蕭墨已然六十七歲,此時朝堂的風波,皆是平息。
次年,六十八歲的蕭墨上奏陛下,請求告老還鄉(xiāng)。
齊主多次挽留,但蕭墨去意已決。
他可以感受的到,自己已經沒有兩年了,只想歸于故里。
齊主最后只得答應。
但是蕭墨丞相之位未撤,由吏部尚書鄭墨涵暫行丞相之職。
之所以不撤蕭墨丞相之位。
是因為蕭墨得罪了太多世家氏族。
留有丞相之位,有山河氣運庇佑,蕭墨也可安度晚年。
這天,就當蕭墨收拾完府中行李,寫最后一封奏折留言于陛下之時。
蕭墨筆鋒停頓。
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若有所感,看向了一個方向。
那個方向有一座山。
半山腰的一個山洞外,開滿了紫陽草與青瀧花。
洞內,一條白蚺逐漸變化。
最后,一個白裙女子躺在地上。
她的睫毛輕輕顫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