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么吃了幾塊,他視線向下一掃,那骯臟思想的載體終于開始消停。
他還有正事兒要做呢。
有多正呢?
男人把酒杯又添滿,挨著吧凳坐下,一邊腿長長伸著,另一邊隨意屈起搭在橫撐上。
他開始研究言秋的微信。
這些年他學會了多任務工作,也學會了絕對專注。
比如幾項工作可以同時進行,比如身體和腦子區(qū)分開來沉浸于她。
這人打理社交賬號還是跟以前一樣隨心,能省就省。頭像跟工作號是一樣的,是她在圣彼得堡冬宮一側拍的照片。一碧萬頃的天空,精致又宏偉的青綠色巴洛克建筑,女孩子穿著質地輕盈的淺黃色連衣裙,頭戴米白色棒球帽,墨鏡壓在鼻梁上要掉不掉,正抱著手回身笑得燦爛。
隨性、活力、漂亮、爽利。
雖然省事,卻是用心的,一眼就能向別人展現自己的行事風格。
微信名也簡約直接,工作號就是中文全名,這個私人號則是全名拼音。
頭像點進去,微信號是一串原始編碼。
喻霄看得心一跳,逐個字符對照回憶,每一個都對上了。這就是她最初的那個微信。
他凝神一定,先點進她朋友圈看。
言秋朋友圈沒有設置期限,日期拉到最下最下,時間點從她大三開始。
是從那時候開始換回了原來的手機號?
言秋的發(fā)圈頻率不高,算下來大概平均兩個月一條,內容多是她和家人、朋友相聚或是在各地游玩的照片。
喻霄一張一張看,不多時,轉換位置去到書房,打開電腦,把言秋提到的地點都搜索了個遍,她沒提到的,他便把她人摳掉,用識圖甚至ai去查。個把小時下來,喻霄已經拉了個表,記錄言秋這些年走過的地方、吃過的食物,并通過她簡短文字表達的喜惡概括總結,歸納推測出她的偏好類型,其中有家餐廳出鏡過三次,喻霄把它重點標記。
做完這些,已經凌晨十二點多,先前拖延的念頭再度跳起來。
看到微信號就該問她的。
但是八年來第一條信息,他對遣詞有猶豫,也會考慮她是不是已經睡了,發(fā)過去沒收到回復的話,他今晚也不用睡了。
拖到現在,對自己猶豫的耐心耗盡,想著反正不發(fā)也是不用睡。
他直接發(fā)了短信,發(fā)去他記憶中的號碼。
[喻霄?;荽?。]
那邊,言秋回房間躺床用平板看一部電影寧心靜氣,正到結尾gaochao處,她的外公羅開榮羅董來電詢問相親情況。凌晨了,她不禁感嘆老爺子精神頭真好。
羅開榮:“小齊還挺好的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