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小彪嘆了口氣,“足足三萬。”
眾人倒吸一口涼氣,三萬?那得近十個縣城的人吧!
“這么多人,糧食夠吃夠分嗎?”
“他們能幫咱們鑿山嗎?”
“挖山要好久嘞,他們自己不種地了嗎?”
朱小彪清了清嗓子,“大家不用擔心,糧食肯定是沒問題的,種地也是沒問題,唯一有問題的是……”
眾人不禁提起心臟,附耳側聽。
“是人太多了,梁知府心善不愿強征,但也不能一個個的勸??!需要很多很多人幫著忽、咳,幫著讓他們明白,來挖山干活是好事,對誰都有好處!”
眾百姓:哦~哦~~~
懂了!就是幫著忽、啊不是,幫著勸人干活挖山!
熟能生巧的村民,一個接一個忽悠
最后的最后,梁知府親自出場,擺出幾箱白花花的銀子,保證挖山的人都能拿到工錢,甚至冬季還會有棉衣補貼,引群民歡呼,熱情高漲。
朱小彪和荊澤回了府衙,坐在院中的謝承澤正在烤鴿子,見二人回來,不禁豎起大拇指夸贊道,“咱們小朱大人,講得真是太厲害了!”
“殿下說什么呢!”一聲小朱大人,把朱小彪羞得臉躁紅,“都是荊澤寫的好,小的就是跟著念罷了?!?/p>
謝承澤一笑,在原書中,荊澤此人才華橫溢、文采斐然,因為經(jīng)歷過太多苦難,他的文風中總是有一種向死而生的煽動感,能夠輕易撥動看者的心情,感知和認同他所想要表達的情感。
在瓊林宴上,他臨死前所作的絕筆詩,影響了不少學子為其哀鳴不平,對原主的惡行口伐筆誅,氣得原主火冒三丈,罵罵咧咧地要將天下學子殺盡。
所以謝承澤特意讓荊澤按照自己的意思寫了一篇情緒遞進的“演講稿”,讓他給朱小彪翻譯成大白話。
朱小彪膽大不怯場,加上從小耳濡目染,身上自帶有一股無形令人服從的官風氣質(zhì),又融合了紈绔公子的痞性和任性,反而很適合這種“反抗老天爺”的叛逆人設,讓備受水旱之災壓迫的老百姓有了代入感和追隨感,也想跟著一起反抗老天爺。
瞧那一聲“去他媽的老天爺”,喊得多帶勁兒?
要他說啊,朱小彪和荊澤合作,太特么適合搞傳教傳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