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朕決定冊封曹操為魏王、劉裕為梁王、趙匡胤為宋王、朱棣為雍王!”
為了拉攏各路諸侯,劉徹決定采用蘇秦之計,大肆封王。反正東漢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占據(jù)壓倒性優(yōu)勢,西漢朝廷倘若再循規(guī)蹈矩,覆滅只是遲早的事情,還不如來個大刀闊斧,想方設法激起各路諸侯對劉辯的反抗,爭取形成聯(lián)盟,共同對抗泰山壓頂?shù)臇|漢大軍。
雖然曹操被劉辯冊封了王爵,但在魏王的前面冠以一個“漢”字,以此來表明他是漢朝下屬的王爵。而現(xiàn)在劉徹直接授予曹操魏王,也算是有所擢升。至于朱氏一族,劉徹則選擇了冊封手握兵權的朱棣為王,而不是資歷最老的朱儁。
蘇秦又建議道:“陛下可以冊封李世民為唐王、鐵木真為元王,派使者前去調(diào)和他們與曹操之間的矛盾,爭取化干戈為玉帛,調(diào)轉(zhuǎn)矛頭一致對準劉辯?!?/p>
“準奏!”劉徹大筆一揮,答應了下來。
給唐、元修完書信之后,劉徹金口一開,又傳旨道:“朕決定冊封楊素為韓王,曹仁為濮陽王、夏侯惇為晉陽王!”
反正是開空頭支票,也為了過把皇帝癮,更是為了拉攏這些手握兵權的一方大將,劉徹大嘴一張,又送出了三個王爵。
最后甚至決定對劉備加封:“派人去成都見劉備,如果他肯倒戈東漢,就把成都以及整個南中地區(qū)劃給他,冊封他為蜀王,從郡王上升為一字王。”
蘇秦建議道:“陛下既然給劉備冊封王爵了,干脆再給張飛、龐統(tǒng)、法正等人冊封爵位,爭取瓦解劉備與東漢的聯(lián)盟?!?/p>
“傳朕圣旨,加封張飛為云南王,其他的龐統(tǒng)、法正、房玄齡、傅友德、石達開等人一律冊封亭侯!”
劉徹一副把天下全部分完拉倒的樣子,反正現(xiàn)在也不是自己的,破罐子破摔算了。說不定能夠誤打誤撞的激起了這些人的野心,眾人一致把矛頭對準劉辯,反敗為勝猶未可知。
封完了外人,也不能冷落了跟前的人,劉徹再次張開大嘴,下旨道:“朕決定冊封皇甫嵩為金陵候、朱儁為瑯琊候、蘇秦為淮陰候、竇嬰為吳候、周亞夫為丹陽候、鐘繇為壽春候、史萬歲為高昌候、張須陀為交趾候……”
劉徹打土豪分土地分的太嗨,差不多把劉辯所有的縣都挨著分了一遍,反正就是個空頭承諾,誰有本事誰自己搶去就是了。
“既然陛下把天下名士挨著封了一遍,干脆把劉辯麾下的文武大臣也冊封了吧?說不定有人心中不滿,咱們就能把水攪渾,最后達到渾水摸魚的目的?!碧K秦也被劉掣帶的嗨起來,頻頻送上神助攻,一副要把天下敗完拉倒的樣子。
劉徹拍案贊成:“傳朕旨意,冊封李靖為燕王、岳飛為楚王、吳起為越王,王猛為魯王,王守仁為交趾王,諸葛亮為鄭王,秦瓊為郯王……”
劉徹先挨著把劉辯手下的軍團主將、地方刺史封了一遍王爵,然后又給劉伯溫、荀彧等人賜了侯爵。管他接受不接受,就是要造成東漢內(nèi)部互相猜忌,以達到渾水摸魚的目的。
隨著劉徹金口大開,各路使者快馬加鞭,攜帶蓋有煌煌圣印的詔書分別趕往東西南北,冊封各路諸侯為王。
在宛城方面,隨著朱元璋的全軍覆沒,以及劉協(xié)遇刺,劉掣登基這些一樁接一樁的驚天大事,楊素選擇退兵回洛陽。
而岳飛由于分兵去救援汝南,岳云、馮勝的援兵尚未抵達,兵力遠遜于楊素;再加上冬季已至,糧草緊缺,因此也沒有追趕,放任楊素、皇甫嵩率兵離去。
周亞夫與謝映登率領五萬人馬剛剛抵達武關,就聽說朱元璋全軍覆沒,霍去疾與冉閔率領馬步混合大軍總計五萬前來救援武關,急忙下令撤兵,退守上洛關,憑險據(jù)守。
而在荊州西部,關羽、張遼、甘寧兵分三路,席卷失去的十余縣城,一舉奪回了房陵。并在上庸附近與朱棣、李文忠率領的援兵狹路相逢??恐焓某鲋\劃策,關羽、張遼、甘寧、關平、關興等猛將各自奮勇拼命,趁著朱棣立足未穩(wěn)之際將其擊退,一舉攻占了上庸,讓東漢朝廷徹底全據(jù)荊州。
朱元璋的全軍覆沒讓曹仁傻了眼,當真是狐貍沒打到惹了一身騷。得悉薛仁貴率軍來援汝南,急忙下令于禁退兵。薛仁貴與盧俊義、馬岱趁勢追襲,直殺到汝陽一帶,虎視許昌,東鎮(zhèn)陳郡,一副隨時攻城掠地的架勢。
而青州軍團的秦瓊在得到了徐達的輔佐之后一路是勢如破竹,連下沛縣、碭縣、薛縣等十余地,與薛仁貴軍團隔著三百里遙相呼應,劍指曹魏重鎮(zhèn)濮陽。
一時間中原大地狼煙四起,曹仁一邊據(jù)守許昌,一邊派遣曹參率領曹洪、史進、閻行、司馬懿等人提兵四萬移師山陽郡境內(nèi)阻擋秦瓊的進攻。一面向平原的夏侯淵求救,請他出師增援濮陽,同時派人把中原的局勢快馬飛報曹操。
好在天氣愈來愈冷,用不了多久將會甲胄難著,角弓難控。對于曹仁與整個西漢集團來說,贏得了最寶貴的一段時間,不至于讓戰(zhàn)局一瀉千里。
(ps:最后還得補充下,關于上一章項羽對戰(zhàn)李元霸、李存孝的分析,那只是數(shù)據(jù)分析,項羽的“叱咤是”否會降低對手的武力,要根據(jù)人物性格與局勢產(chǎn)生變數(shù),不代表最終的戰(zhàn)果。最終戰(zhàn)況以正文為準,這只是我舉例做了一個說明,請不要以這個作為標準。)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