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雍今年剛剛三十出頭,正是年富力強之際,思維比較敏捷,與陸康交流了一番之后建議道:“陛下駕崩之事干系重大,你我私下里商議難免有謀逆之嫌,竊以為應該拿到朝堂上共議。”
陸康頷首:“顧元嘆說的有理,老夫本來也是這個意思,我馬上派人召集文武百官連夜前往太極殿,共商對策?!?/p>
“叔祖父,顧尚書!”武如意站出來向顧雍施了一禮。
“見過德妃娘娘!”顧雍作揖施禮。
武如意肅身施禮,分析道:“陛下駕崩之事,還沒有正式公文到來,若是大張旗鼓的宣傳,難免會導致人心惶惶,讓一些心懷叵測之人趁機興風作浪。若兩位怕私下里商議會落謀逆之嫌,可派人邀請其他諸位顧命大臣到來共商此事。顧命大臣聚首共商此事,誰也說不得半句閑話!”
顧雍并非顧命大臣中的成員,武如意這話無疑等于把他排除在外,以武如意的智商自然不會干這種得罪人的事情。
頓了一頓,武如意又道:“雖然顧尚書并非顧命大臣,但身為學部尚書也是朝廷重臣,既然已經知道了此事,自然可以參與進來。事實上,在本宮看來,顧大人比何珅更適合做顧命大臣?!?/p>
“多謝娘娘夸獎,微臣愧不敢當!”
顧雍先是作揖致謝,接著對武如意的話深表贊成:“娘娘說的極有道理,倒是臣欠缺考慮了。目前來說,的確應該控制陛下駕崩的消息。待落實之后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扶新君繼位,再昭告天下,舉國大葬。”
武如意如此提議自有她的盤算,若是眾臣跑到太極殿去開會,自己無法踏入。而七個顧命大臣在陸家開會,自己可以裝作無意的參與進來,萬事開頭難,只要自己有了第一次涉政的經歷,那么第二次、第三次也就水到渠成了。
“我馬上派人通知其他諸位大人去乾陽宮?”顧雍皺眉征求陸康的意思。
武如意又道:“夜色已深,七位顧命大臣齊聚乾陽宮,難免會讓人猜疑。依本宮來看,不如讓叔祖父以私宴的名義邀請其他諸位大人到司徒府共商對策?!?/p>
陸康手撫花白的胡須,頷首道:“如意說的有道理,就這么定了吧!”
轉身對長子陸儁道:“你親自去其他六位大人的府上,把他們請到我們陸家?!?/p>
“且慢!”在陸儁即將出門之際,武如意又提出了建議,“七位顧命大臣多是正義之士,德才兼?zhèn)?。唯有工部尚書何珅是個阿諛奉承,投機取巧,搬弄是非的小人,若是他得知陛下駕崩的消息,一定會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何太后,弄得京城雞飛狗跳,所以本宮認為不不該讓何珅來赴會?!?/p>
何珅在朝堂上的人緣不好,顧雍也看他不順眼,點頭道:“娘娘言之有理,此事必須瞞著何珅!”
陸康點頭,吩咐長子道:“那就不要通知何珅了,把其他的荀文若、劉伯溫、狄仁杰,以及孟璞玉等五位大人召集到我們陸家,共商對策?!?/p>
由陸儁出馬,不消半個時辰,包括兵部尚書劉基、左丞相荀彧、戶部尚書糜竺、刑部尚書狄仁杰、京師中郎將孟珙等五位大臣齊聚陸康府邸。
這些人都是一時精英,陸康突然毫無前兆的召集眾人夜宴,俱都知道必有要事發(fā)生,因此紛紛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司徒府。
陸康在大堂設宴,命次子陸績率領百十名家丁在府邸外戒備,任何閑雜人等一律不準靠近,免得消息走漏。
“哎呀……原來德妃也在司徒府上?”
見到武如意與顧雍在旁邊就坐,五位顧命大臣俱都有些意外,甚至比何珅沒來出席還意外。紛紛在心底猜測,莫非是后宮里起了矛盾,德妃與太后,抑或是德妃與淑妃之間發(fā)生了沖突,所以跑到陸家來告狀,陸康召集眾顧命大臣,這是準備替孫女出頭?
“見過娘娘!”諸位顧命大臣各自上前施禮參拜。
武如意正襟危坐,一臉悲憤,不茍言笑:“眾卿免禮!”
酒筵上除了茶水之外并無其他,再加上武如意一臉悲痛欲絕的表情,眾人更加相信這是武德妃和太后鬧矛盾了,否則乾陽宮里還沒有人能把長袖善舞,穩(wěn)重大氣的武德妃逼成這樣。而且何太后的侄子何珅作為顧命大臣
“諸位!”陸康長嘆一聲,召喚陸否上前,命他向眾人施禮,“這是我的族孫陸否,在御林軍副統(tǒng)領文鴦手下?lián)诬娝抉R,自八天之前離開了交州前線,日夜兼程回到蒼梧。讓他把前線發(fā)生的事情給諸位同僚說一遍吧!”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