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提前做足準備,特意帶上一大塊油紙,鋪在地上,將這幾天做的物件一樣一樣擺開。
借著紅燈籠的光,用酒瓶做的杯子、煙灰缸、各種首飾,散發(fā)出珠玉般的光芒。
王翠花看的兩眼發(fā)直。
“陳遠,這些都是你做的?”
“太漂亮了,比供銷社賣的還好看?!?/p>
陳遠做的這些物件,審美可是提前了三十年,大氣、華麗,豈是供銷社那些笨重又粗糙的玻璃制品能比的?
元宵還算過年,人們手頭格外大方,杯子這種“大件”舍不得買,零碎小首飾卻賣掉不少。
除去收瓶子的本錢,凈賺十五塊。
蘇月和王翠花的燈籠卻慘遭滑鐵盧。
賣燈籠的不止她們兩個,還有個攤子上賣的是小兔子,福字燈等等,比起她們的精致太多。
兩人只能降價出售,不求賺錢,多少回來一些本錢。
這一招果然有效,有些人貪便宜買來哄孩子,好歹賣出去一些。
回家一算,紅紙的錢都沒賺出來,還不算花費的時間。
王翠花苦笑。
“我們不是做生意的料,頭一回就賠了,以后還是老老實實種地吧?!?/p>
蘇月也有些失落。
陳遠給她們出主意。
“你們的燈籠做的挺好,只是賣法不對?!?/p>
“過完年各種鋪子重新開張,你們拿上燈籠去賣給他們?!?/p>
“也別說賣,只說送財氣,他們好意思不回禮?”
聽起來好像是條賺錢的路數(shù),只是,送貨上門這事總覺得有點低人一等。
陳遠只是不忍心蘇月失落,倒也不是非讓她賺錢。
見她們遲疑便又笑道。
“其實這點小錢賺不賺的都沒關(guān)系,回頭我再想個賺錢的法子,咱們一起干?!?/p>
這段時間王翠花除了睡覺幾乎都待在陳遠家。
和蘇月一起扎燈籠,和暖暖逗樂,吃喝都在一處。
晚上回到家里,躺在空蕩蕩的房間里,心里也空落落的。
年過完了,她不好意思再去陳遠家,之后又要自己過自己的日子,說不出的落寞。
也許,她也該趁著年輕找個男人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