紀君善心里一動:他可以搞精神需求。
他又揣著錢直奔廣州。
在廣州的“清平市場”,他第一次見到成箱的磁帶、錄音機,還有花花綠綠的港臺雜志。
一個戴蛤蟆鏡的攤主告訴他:“鄧麗君、劉文正的磁帶最俏,北方人愛聽?!?/p>
紀君善沒敢多買,先批了五十盤磁帶、十臺“燕舞”牌錄音機。
運回縣城時,他沒直接擺攤,而是找了縣文化宮的老主任:“我想搞個‘音樂茶座’,租給年輕人聽磁帶,每小時收五毛錢,利潤跟文化宮三七分?!?/p>
老主任起初怕“犯錯誤”,紀君善就翻出帶來的《羊城晚報》:“您看,廣州都開了幾十家了,這叫‘文化消費’,政策允許的。我們只放健康歌曲,絕不搞靡靡之音?!?/p>
茶座開在文化宮的閑置倉庫里,紀君善擺了十張桌子,墻上掛了幾張電影海報,錄音機一放,鄧麗君的《甜蜜蜜》飄出窗外,立刻吸引了一群年輕人。
第一個周末就賺了八十塊,老主任笑得合不攏嘴,主動提出把隔壁的倉庫也騰出來擴大規(guī)模。
可磁帶總有磨損,錄音機也容易壞。
紀君善又動了腦筋:他在茶座門口擺了個“磁帶維修攤”,五毛錢修一盤,還兼做“磁帶復制”——顧客帶空白磁帶過來,他用雙卡錄音機翻錄,一盤收一塊錢。
這個生意尤其火,有人甚至從鄰縣專門跑來復制,說比供銷社買新的便宜一半。
……
大四那年,紀君善算了算總賬:百貨店利潤十萬,罐頭代理提成八萬,租車點和校園生意五萬,國庫券收益五萬……加起來他的身價已經(jīng)超過百萬。
站在京大的湖畔,紀君善看著手里的存折,心里無比激動。
他知道,這百萬不是終點。
他用幾年時間證明了,知識真的能變成財富。
下一步,他想把生意做到全國去,讓更多人富起來。
他要向大哥看齊!
這是林染染第四年第一個月回校園學習。
此刻的她,早已是聲名遠播,成了京大里無人不知的傳奇人物。
她與紀君驍攜手創(chuàng)立的寰宇集團,如今已是商界巨擘,紀君驍身居董事長之位運籌帷幄,她則以總經(jīng)理的身份獨當一面。
校園里的師生們見了她,無不恭敬地尊稱一聲“林總”。
即便名氣如日中天,林染染卻毫無半分架子,每個月雷打不動地堅持來學校待上五天。
一來,她能在這片充滿朝氣的地方敏銳捕捉到更多潛藏的商機;二來,也能順道扶持不少有想法的大學生勇敢踏上創(chuàng)業(yè)之路。
顧婧姝雖早已畢業(yè),卻總忍不住一次次回校,只為親眼目睹林染染如今耀眼奪目的風采。
就連顧婧雅,也悄無聲息地出現(xiàn)在了人群中。
這些年她始終沒找到機會給林染染下藥,只能眼睜睜看著這個讓她恨之入骨的女人,一步一個腳印地攀向頂峰,把她遠遠甩在身后。
至于裴家,勢力早已是日薄西山,裴家父子基本被徹底架空,就等著最終的鐵證落定,將這對罪有應得的父子送入牢獄。
望著臺上光芒萬丈的林染染,顧婧雅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嗤笑。